欢迎光临~江苏通云交通发展有限公司

公司新闻

LED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的功能优势

LED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(LED active light-emitting road traffic signs,以下简称“主动发光标志”)因其较普通逆反射标志,在特殊交通环境和恶劣天气中更具优势性能品质,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交通安全工程中。

随着行标《内部照明标志》(JT/T750)、国标《LED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》(GB/T31446)、行标《城市道路主动发光交通标志设置指南 》(GA/T 1548—2019 )的陆续发布,为主动发光标志的合理使用提供了规范统一的技术与实施标准,也为工程广泛应用提供了标准依据与技术支撑。


道路状况、危险因素、管理指令等交通语言信息,通过采用标准交通语言格式,在交通标志版面中体现,便于道路交通参与者能及时、准确、有效地辨认,旨在实现道路通行的安全性、高效性和有序性。据专题研究结论:人体的有感知觉是由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触觉、味觉五感所形成,其中视觉认知占比高达 83%。所以,交通标志作为一种交通语言的视觉载体,能保障在全天候、恶劣环境中被有效视认,其对驾驶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
普通逆反射交通标志牌的工作原理:一束入射光线从正面照射在反光材料上,经内部折射,再反向穿透反光材料,沿入射光平行的方向反射回来,让在一定观察区域内的观察者捕捉到反射光,又称“回归反射”,属于被动光源范畴。


2-1.jpg2-2.jpg


在周围光照不佳的环境中,标志能被观察到,需要两个前提:1、有照射光源;2、在一定观察区域内。作为重要的交通参与者——慢行交通者(行人、低速车骑行者等)自身并不具备挑射灯光源,甚至无光源,自然也就无法获得交通标志的“回射光”,又如何保证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,能共同维护和平共处的秩序?


假定有了照射光源,我们根据逆反射的工作原理,把过程条件再展开、细化,我们会发现以下几个不能有效实现反光视认的情况。


一、照射光、反射光被阻隔

在恶劣天气出现的交通环境中,诸如雨、雪、雾、霾等,即使车辆开启远光灯,由于光在空气中传输被阻隔或削弱,驾驶人也无法获得标志回射光,特别是在夜晚,本就视认不清的标志,更加“雾里看花”。



2-4.jpg

二、反射光超出观察区域

逆反射标志在远光灯照射下,由于光的衍射性能,在反射时会形成以核心亮、外围暗为特征的三角光锥。在“回光三角锥”的边缘或外侧,根本无法准确视认标志。这可以解释,高座货车即使开启远光灯,所看到的标志内容也较普通轿车更为昏暗。


2-5.jpg

三、反射光被喧宾夺主

随着照明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,城市亮化工程的推波助澜,在夜晚的城市街道中,随处可见的广告灯箱、霓虹招牌、彩色景观灯,交通标志作为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, 重要的交通安全信息载体,常常被大量的照明灯光所淹没,极不易被捕捉、发现。


四、人眼视觉局限

人眼相当于智能的“相机光圈”,它能根据观察到的物体 强光度,自动调整瞳孔大小,当物体所处背景环境很亮时,瞳孔会自动缩小,以调整为只需要很少的光进入瞳孔,即能保证足够视认 强光背景,那么其中相对较暗的物体反射光就仅有很少一部进入瞳孔,人眼自然就无法看清,这就是我们通常所描述的“灯下黑”现象,可以解释为什么标志在强光背景中极不易被发现的原因。如:东西干道的逆光现象;隧道入口快速明暗交替段。


2-7.jpg

主动发光标志因其主动发光特性、远距离视认性、光强穿透性、动态警示性、大角度视认性、增强信息亮度值等优势,可以针对标志在以上情况中的不足之处,给予功能加强、弱势弥补。
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